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

主要賽事

主要賽事

  現正主辦

      世界棒球經典賽2006~迄今
      世界盃女子棒球賽
      世界大學運動會1993~迄今(主辦國自選目)
      奧林匹克運動會1984~1988(表演目)1992~2008(正式項目)﹝2012年起暫停﹞
      U12世界盃棒球賽2011~迄今

台灣職業棒球場列表

台灣職業棒球場列表
目前臺灣共有17座職業棒球場。 
  有臺北市立天母棒球場,新北市立新莊棒球場,新北市立新莊棒球場 ,桃園國際棒球場,龍潭棒球場,新竹市立中正棒球場,臺中棒球場,洲際棒球場,斗六棒球場,嘉義市立棒球場,嘉義縣立棒球場,台南市立棒球場,立德棒球場,澄清湖棒球場,屏東棒球場,羅東棒球場,花蓮棒球場,台東棒球場

棒球裝備

棒球裝備


  至於球棒方面,其長度不可以超於106.7公分而球棒的闊度就不可以超於7公分。在業餘棒球比賽,可以使用金屬製造的球棒。不過職業棒球比賽中,球員只可使用木製的球棒。在防守的時候,所有球員會穿上手套。
  同樣地,進攻的時候會使用球棒擊球。但是最初的棒球比賽,是不用手套的,後來因為隨著發展,球員才會使用手套。在正式的比賽中一壘手和捕手所用的手套有所不同,因為要遷就球的來勢。

棒球守備位置介紹

棒球守備位置介紹 

  防守時由九名球員上場,投手負責投球,捕手負責接球、防守本壘和指揮全場,一壘手防守一壘,二壘手防守一、二壘之間,三壘手防守三壘,游擊手則於二、三壘間機動防守;這些守備人員稱為內野手;而外野手則分為左外野手、中外野手和右外野手。
註:守備位置除投手和捕手外,並無明確規定守備位置。

規則簡介

規則簡介    

  打棒球的場地是每邊九十英尺的近似菱形的場地,每一個角上放一白色包墊,就是壘(base),由本壘(home base)順序逆時針數,分別是一壘(first base)、二壘(second base)和三壘(third base),一二三壘都有膠皮所制的壘包,而本壘例外,有本壘板卻沒有壘包。在邊線以內的地區,叫做內野(infield),超出內野的有效區,叫外野(outfield),由本壘到一壘和三壘邊線延長,所包括的區域,就是有效區。雙方隊員都要爭取上壘,一壘一壘的推進,直到回本壘就算得分。以得分多少來分勝負。


  棒球場場中有三個壘包。在比賽中,每方輪流作為進攻方或防守方。進攻方每次由一名打擊手上場打擊,打擊手的任務是將球擊出之後,從本壘起跑,採逆時針方向,經過一壘、二壘和三壘,最終回到本壘,來贏取分數。如果三次好球沒有打中,或者擊出的球被防守方在空中接到,或者在守壘者接到球之後才跑至該壘,打擊手便被判出局。進攻方有三人出局之後,雙方交換進攻和防守。在正規比賽的九局中,以獲得較多分數的一方為勝方。

世界棒球的起源


(1644年的兒童書「A pretty little pocketboo
k」,顯示一些人正在玩相似於棒球的遊戲)

世界棒球的起源:

  棒球的起源有幾個說法,一般認為棒球是源自於板球運動。1834年,美國波士頓出版一部運動書,介紹棒球運動,不過它並沒有清楚記下其規則。比較可靠的說法是1839年由美國陸軍軍官達博岱(Abner Doubleday,畢業於美國知名的西點軍校,日後成為南北戰爭時代的名將)所發明。 1845年,亞歷山大·卡特來特(Alexander Cartwright)出版了另一部運動書,說明了其詳細規則,相信是棒球最早的正式規則,而這份文件所記載的規則,已經符合大部份現代人對棒球的印象。1846年,第一場有正式紀錄的棒球比賽出現:紐約Knickerbockers對紐約九人(New York Nine);比賽地點是紐澤西的Elysian球場。